興利也要防弊
興利也要防弊
王友倫
莉莉
ZEEV
14分47秒
加強內稽與內控
● 為何發生舞弊
● 注意異常徵兆
● 舉報與突擊檢查
● 防止內神通外鬼
● 斷然處置殺雞儆猴

 

 


許多公司很會拓展業務,生意做得很好,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於擴張事業版圖上面,但是要懂得興利,也要懂得防弊,因為有時候一個弊案發生,就有可能會拖垮整個公司。如果大家的記憶不差的話,應該還記得國內著名的理律事務所曾經發生員工盜領顧客的投資資金,重創了這家國內首屈一指的律師事務所;而美國的恩隆企業也曾發生舞弊事件,讓這家當年排名美國前十大的公司破產。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認為「人性本善」,信任員工去履行職務上的事情,但是許多公司接二連三爆發舞弊的事件,使得公司蒙受有形的金錢、貨物損失,與無形的商譽損失,於是大家開始用「人性本惡」的角度來加強內稽內控,但是防範的太嚴,又會使得大家在業務的拓展上礙手礙腳,究竟這中間的平衡點該怎麼拿捏呢? KPMG公司曾經對台灣1600家上市上櫃公司做過調查,發現過去兩年之中,曾經發生舞弊事件的公司高達三成,其中以挪用公司資產的比重最高,高達42%,此外,收受佣金、回扣等不當的行為也高達30%,所以,舞弊事件絕不是某些公司的單一個案,而是所有的公司應該重視的課題。

首先,應該先瞭解舞弊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從舞弊的心理層面來看,員工會從事舞弊的不當行為,包含了三大因素:

1.動機,員工會舞弊,背後一定有原因,這個動機可能來自壓力或誘惑。例如羨慕別人住豪宅、開名車,所以自己也想快速致富;或者是員工承受工作上的壓力,想藉由一些取巧的作法來換取業績,進而獲得獎金或升遷。

2.機會,員工有了舞弊的動機,但如果沒有機會,他仍然不可能達到目的,如果這個時候,剛好碰到企業的環境存在著營運管理上的疏失或漏洞,就有可能誘使員工採取行動。舉例來說,一般企業裡面,會計與財務這兩個職務應該分開,但是因為人力的考量,有些公司讓一個人同時管帳與管錢,這就很容易使得員工有機會私自挪用公款。所以公司應該有完善的制度,避免管理上有漏洞,造成員工舞弊的機會,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完善的制度,還要輔以定期的稽核,才能夠確保員工落實公司的相關規定。有些公司的老闆會認為,管錢的是自己的親戚,應該沒問題,或者是某些員工已經跟了自己幾十年,絕對安全可靠,所以讓這些人便宜行事,沒有按照規定辦事,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導致更大弊案的產生。

3.合理化,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道德的量尺,可是每個人對道德的認知程度都不同。一般而言,在道德的良知下,即使員工有了舞弊的動機與機會,也未必會逾越尺度,但是這些舞弊的人會將舞弊的想法合理化,例如「我為公司賣命了一輩子,公司卻沒有好好的照顧我,薪水還是這麼低,所以,我只是拿回我應得的部分」,用這樣的想法為自己舞弊的行為合理化。如何減少員工合理化自己的舞弊行為呢?要從企業文化與教育訓練著手,不斷地告訴員工,哪些是公司獎勵的行為,哪些是不被允許的行為,以及什麼是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另外,如果員工違反規定,縱然有再好的理由,公司還是必須要按規定處理,否則一旦例外的情況一再發生,就沒有人把規定當作一回事了。

當上面的三個因素加在一起,就會促成員工的舞弊行為,所以公司要防範舞弊行為,就要從管控這三個因素著手,從預防層面、偵測層面,與回應層面等三個面向,去管控公司所面對的舞弊風險。